新冠肺炎的社會衝擊——跨國分析比較

2019年底爆發的新冠肺炎,擴散迅速,截至2020年底為止,全球確診數已近一億人,亦有百萬人染病死亡。面對如此快速散播且嚴重的新型傳染疾病,除了治療及追蹤病例,世界各國政府紛紛要求人們在家工作、減少接觸以緩和病毒傳播的速度,居家隔離甚至封城、鎖國,都成為各國政府應對病毒擴散不得已的政策。

防疫時期的政策措施與社會緊張氣氛必然會對個人社會互動有顯著的影響,同時在各國不同的管制措施下,人們也都面臨到生命安全和個人自由兩種價值觀的碰撞。本研究試圖從臺灣出發,克服語言障礙,以12種語言向世界收問卷,透過全球網路問卷調查追蹤,分析世界各地人民在新冠肺炎流行的不同時期時,各種社會行為面向上的跨時期改變,並做出針對不同國家或地區以及不同隔離狀態的分析比較。

 

圖A.png

由中研院社會所大數據和複雜網絡分析團隊架設的社會距離調查網站「Social Distancing Survey」。

 
Social Distancing Survey第一波調查

新冠肺炎的疫情影響各國人民之間的互動關係以及個人身心健康、工作、政府支持等,本計畫架設名為Social Distancing Survey的網站,以「社交距離」為主題,期望引起各國人民的共鳴,進而招募關心社交距離等防疫公共衛生訊息的全球民眾訪問網站並填寫問卷。問卷共有中文、英文、日文等12國語言版本,年滿20歲者即可填寫,填寫時間約10至15分鐘,填寫完可以獲得人格、身心健康、防疫觀念等面向的即時分析回饋。

該研究網站自2020年9月21日上線,每90天為一波資料收集,共收集三波問卷,以分析新冠肺炎在不同發展時期,各國人民的生活形態變化、心情變化、社會網絡變化、政治態度變化、隔離情緒、隔離損失,本研究希望利用取得的國際資料,勾勒出隔離和疾病防治對世界社會人心的衝擊。

截自2020年12月20日為止第一波調查結束,共115個國家(或地區)、9236位民眾參與,本研究僅針對參與人數超過200人的國家或地區進行分析,共16個國家、7625人參與,其中以臺灣參與人數最多,共2412人。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一波資料收集期間,臺灣沒有任何本土案例,是受到新冠肺炎影響相對較低的國家。因此臺灣收集到的資料,可以做為與其他國家或地區對照的用途。

 

圖1:資料人口變數敘述

圖2:各國家或地區與參與者隔離狀況分佈

圖3:各國家或地區與參與者平均每日接觸人數與面對面接觸比例

 

Q1 參與者的性別、居住地、婚姻狀況及年齡(圖1)

Q2 「從未隔離者」?「隔離中」?還是「具有隔離經驗者」?(圖2)

Q3   你每日平均接觸多少人?面對面接觸的又有多少?(圖3)

本研究試圖了解人與人的面對面接觸,是否與新冠肺炎在不同國家與地區、在疫情發展不同時期中有所變化。此處所指的接觸採用寬鬆的定義,包括見面、電話通訊、信件往來、網路交流,對方認識或不認識的交流都算在內。在面對面接觸方面,大多數國家面對面的接觸大概一半或少於一半。以臺灣為例,過往平均每人每日接觸人數為12.43次(傅仰止,2010),在三組參與者中,「從未隔離者」與「具有隔離經驗者」的接觸人數大致與過往研究一致,「隔離中(正在隔離者)」的接觸人數數量顯著少於其他兩組,較符合大眾對隔離情境的認知(傅仰止、李宣緯,2020)。

 

圖4:世界衛生組織生活品質各國家或地區概況

圖5:各國家或地區人民在家工作概況

圖6:各國家或地區人民對國家政府與世界衛生組織滿意度

 

Q4 世界衛生組織生活品質問卷簡明版(WHOQOL-BREF)得幾分?(圖4)

Q5 疫情期間是否曾居家辦公?(圖5)

圖5顯示亞洲國家或地區如臺灣、日本、韓國、香港等皆有過半的比例沒有需要在家工作,可能反映亞洲國家或許疫情相對較緩和,又或者亞洲國家或地區在家工作的現象不甚普遍。

Q6 對各國政府/世界衛生組織實施的措施滿意嗎?(圖6)

本研究關注各國家或地區人民對政府防疫政策的滿意程度,同時與該國家與地區人民對世界衛生組織在處理新冠肺炎上的表現對照。各國政府採用各種不同的政策,人民自然也有不同程度的服從與支持。各國人民反抗政府作為的原因複雜多元,幾種常見的心態或訴求如下:認為新冠肺炎是一場陰謀論、認為疫情不如政府宣傳般的嚴重、認為就算疫情屬實政府亦不應該過度限制人民的行動與經濟自由、認為政府禁止集會可能打壓民主等。

從圖6中可以發現,多數國家或地區人民偏向不滿意世界衛生組織的表現,其中法國、英國、德國、南韓、臺灣等國家最不滿意。在國家政府滿意度問題中,我們追問參與者滿意與不滿意的部分,以臺灣為例,參與者最滿意的部分為政府對個人健康行為的規範,同時不存在明顯的不滿意政策。

 

圖7:各國家或地區人民對於政府控制疫情與個人自由間的取捨

圖8:各國家或地區人民對政府提供疫情相關資訊的信任程度

圖9:各國家或地區人民對政府因應疫情提出紓困措施或經濟補助的態度

 

Q7 限制自由/利用科技掌握行蹤/公開資訊,你接受嗎?(圖7)

探究人民在防止疾病傳播與限制個人不同面向自由的價值觀取捨時,可發現多數國家或地區的參與者對限制個人自由較為支持、利用科技掌握個人行蹤其次,最不能接受公布患者個人資料。其中波蘭參與者仍然最不贊成政府對人民的行動限制與掌握行蹤。印尼與印度在公佈新冠肺炎患者個人資料上的贊成程度均遠高於不贊成程度,歐洲國家如德國、法國、荷蘭的參與者對個人隱私呈現較為保護的態度,較不贊成政府公佈新冠肺炎患者個人資料。

Q8 你相信政府嗎?(圖8)

Q9 是否贊成政府因應新冠肺炎衝擊提出相對應的紓困措施或經濟補助?(圖9)

 

新冠肺炎對社會的衝擊面向廣泛,從個人健康習慣、人們日常接觸與社交行為、生活品質、心理狀態,乃至工作狀態、經濟衝擊、政府支持等。在此需強調本研究採用網路方便取樣,因此不具有樣本代表性,但仍希望跨國資料可以補充新冠肺炎對不同國家或地區人們社會衝擊的比較研究。由於本計畫剛收集完第一波90天的調查資料,考量本文的科普性質,僅呈現一些主要探討問題的敘述統計分析。在本文截稿之際,新冠肺炎疫苗雖已問世,卻出現傳播力更強的病毒變種,許多國家再度被迫封城或鎖國。在可見的未來內,全球人民勢必須與新冠肺炎共存好一段時間。各國政府與人民如何在疫情的籠罩下調適生活、持續社交與經濟行為,個人的生活品質是否會發生變化,是否有更多社會不平等的產生,這些都是本計畫未來試圖記錄與研究的課題。

 

延伸閱讀

  • “When does it Make sense to shut down schools or workplaces? When will closing a border make a difference, and when won’t It? World health officials consult with social network modelers on a near daily basis”. Carey, Benedict. (2020) Mapping the Social Network of Coronavirus. March 13, 2020. The New York Times.
  • Ogden, R. S. (2020). The passage of time during the UK Covid-19 lockdown. Plos one, 15(7), e0235871.
  • Daily Contacts Under Quarantine amid Limited Spread of COVID-19 in Taiwan, Yang-chih Fu and Hsuan-Wei Le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ology, Volume 50, Issue 5, Pages 434-444.
  • Courtemanche, C., Garuccio, J., Le, A., Pinkston, J., & Yelowitz, A. (2020). Strong Social Distancing Measures In The United States Reduced The COVID-19 Growth Rate: Study evaluates the impact of social distancing measures on the growth rate of confirmed COVID-19 cases across the United States. Health Affairs, 10-1377.
  • Betsch, C., Korn, L., Sprengholz, P., Felgendreff, L., Eitze, S., Schmid, P., & Böhm, R. (2020). Social and behavioral consequences of mask policies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17(36), 21851-21853.
  • Parmet, W. E., & Sinha, M. S. (2020). Covid-19—the law and limits of quarantin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82(15), e28.
  • Sameer, A. S., Khan, M. A., Nissar, S., & Banday, M. Z. (2020). Assessment of Mental Health and Various Coping Strategies among general population living Under Imposed COVID-Lockdown Across world: A Cross-Sectional Study. Ethics, Medicine and Public Health, 15, 100571.
  • Chintalapudi, N., Battineni, G., & Amenta, F. (2020). COVID-19 disease outbreak forecasting of registered and recovered cases after sixty day lockdown in Italy: A data driven model approach.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Immunology and Infection.
  • Bloem, J. R., & Salemi, C. (2020). COVID-19 and Conflict. World Development, 105294.
  • In Poland, Protests over abortion ban could revolutionize politics”. Taub, Amanda. (2020). December 7, 2020. The New York Times.
  • 類流感散佈的相關社會混合型態: 接觸日誌的建構與應用。行政院衛生署疾管局99年度科技研究發展計畫。執行執行機構: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計畫主持人:傅仰止研究員。
  • Lin, L. Y. (2014). Quality of life of Taiwanese adults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PloS one, 9(10), e109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