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發生像COVID-19這類新興傳染病時,一般民眾欠缺專業的醫療與公衛知識, 卻也亟需取得正確的疫情消息。此時政府所扮演的角色變成異常重要,因為它可以掌握的疫情訊息比一般人還要多,也可以動用公權力調動醫療資源,並展開防疫工作。然而,面對疫情時,政府其實陷入了一項「信任難題」:為了推卸責任,政府有強烈的誘因掩蓋真實的疫情訊息,而當民眾知道政府有這種誘因時,也會對政府發佈疫情訊息的可信度產生質疑,導致民眾無法決定其是否遵守政府所頒佈的防疫措施(例如是否戴口罩或保持社交距離),而且當民眾彼此的防疫措施不同調時,可能成為防疫破口,甚至讓疫情進一步惡化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這種政府企圖掩蓋或淡化COVID-19疫情的例子,以中國的「李文亮事件」最為人熟所知。事情發生之後中國政府承擔了來自世界各國的嚴厲指責,根據美國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在2020年中所做的一份跨國調查顯示,包括美國、英國、德國、澳洲在內的歐美國家,對中國的負面觀感升至近十餘年來的歷史新高。
不過,政府所面臨的信任難題也存在於民主國家。以美國為例,因為2020年適逢美國總統大選,時任總統川普為了尋求連任,起初刻意淡化疫情的發展和嚴重性。根據一項在2020年4月初所做的調查,共和黨的支持者只有59%會配戴口罩,而民主黨支持者和中間選擇則是分別有73%和58%。此外,美國民眾對於政府透過公權力要求人民戴口罩的政策感到反感,認為此舉侵犯了個人自由。
由於民眾缺乏專業知識,面對大規模傳染病的威脅時,需仰賴政府提供的訊息。然而,政府所公布的訊息是否具有公信力,取決於以下因素:訊息決策機制是否透明、訊息是否為其它獨立或權威來源所背書,以及民眾本身的政治態度。當訊息決策機制透明時,民眾可以知道決策過程是否受到黨派立場或其它非專業因素所干擾,並藉此修正或增加對政府訊息的信任、並決定是否遵守政府建議的防疫措施;其次,若政府訊息能夠為獨立或權威來源所背書時,能增加其可信度;最後,若政府的疫情訊息越透明,可以降低民眾對於疫情的疑慮,進而願意遵守防疫政策,也直接提升了防疫成效,最後則增加民眾對於政府防疫政策的正面評價。本文以下的討論,則會聚焦在政府疫情訊息的透明度如何影響防疫成效,並以我國的經驗和資料為例,進一步說明疫情訊息透明度和防疫政策的關係。
為了進一探知疫情透明度和防疫政策滿意度之間的關係,以及我國民眾其它對於疫情看法,作者與臺灣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童涵浦、紐約大學阿布達比分校博士後研究員沈智新,委託了Rakuten Insight於2020年12月14日至20日間於進行網路民調,並依照受訪者的性別、年齡、以及地區進行配額抽樣,最後蒐集了1210份成功樣本,以下為調查結果。
自己感染新冠肺炎可能性?
高達20.66%的受訪民眾不知道自己染病的可能性,顯示面對新興的傳染病時,有一部分民眾會對其抱持未知的態度,此時疫情資訊的正確與否,更容易影響他們的看待疫情的態度和防疫行為。
防疫優先?經濟優先?
各國政府與世界衛生組織的表現?
各國政府與世界衛生組織的疫情訊息透明度?
儘管就算不用進行調查,我們也已經可以預期我國民眾會認為我國政府疫情訊息比起外國政府或世衛來得透明,但是我國民眾同時也認為美國疫情的透明度遠高於中國和世衛,一方面可能是因為中國隱匿疫情的影響,一方面也可能是因為認為美國是民主國家,其政府的透明度會較中國來得高。換句話說,一國的政體形式也會影響民眾對於其疫情訊息透明度的判斷。
疫情訊息透明度和防疫滿意度的關係?
觀察我國、美國、中國、世衛受訪民眾的防疫成效滿意度,用1分表示「非常不滿意」、4分為「非常滿意」,再根據受訪者對於疫情透明度的評估進行交叉分析。以我國為例,當民眾認為政府公佈疫情訊息「非常不透明時」,對於防疫的滿意度評價為1.89分,但是當其評估為「非常透明」時,滿意度則提升至3.78分,這種趨勢也存在於民眾對於美國、中國、以及世衛的評估。換句話說,當民眾認為疫情越透明時,對於防疫表現的滿意度越高。
疫情訊息透明度與自認感染新冠肺炎可能性?
疫情訊息越透明時,評估自己感染新冠肺炎的可能性就越低。不過,如前述顯示,有高達兩成的受訪者不知道自己感染新冠肺炎的風險為何,因此第二圖進一步分析政府疫情透明度對於這些「不知道」自己是否可能感染新冠肺炎民眾的影響:當民眾認為疫情越透明時,回答「不知道」的比例越低。這項結果再次說明當政府提升疫情訊息的透明度時,將有助於民眾理解疫情的發展,也可以避免民眾對疫情產生不必要的焦慮。
疫情訊息透明度影響民眾是否支持我國放寬或解除外國旅客入境
本研究採用了「聯合分析法」(conjoint analysis),納入該國每百萬人中的確診人數、媒體是否可以自由報導該國疫情、佔我國貿易比重、2019年來臺旅客人數、是否支持我國加入世衛、是否也對我國旅客實施入境管制等六項國家特徵。隨機排列組合這六種國家特徵,在問卷中要求受訪者就任意兩個國家的特徵組合中,選擇一個願意支持我國對其開放邊界的國家,並要求每位受訪者進行5次的兩兩配對比較。
圖中黑色實圈為估計係數,黑色線條則為估計係數的95%信賴區間。當係數越大、而且95%信賴區間未包含0時,表示和基準組(即圖中係數為0.00這一組)相比,該組國家特徵更容易引起受訪者的支持,反之則越不支持。
本研究總共訪問了1210位民眾,針對不同的國家特徵組合進行了6050次配對比較。在分析這6050次的配對資料後,我們發現當一國的媒體可以自由地報導該國疫情時,受訪者更傾向支持我國解除該國旅客的入境管制,顯示它國疫情的透明度,會影響我國民眾是否支持政府對其開放邊界。此外,我們也發現,若是一國的確診人數越少、佔我國貿易比重越多、2019年來臺旅客人數越多、或者支持我國加入世衛時,我國民眾也更支持對來自該國的旅客解除入境管制。
本文以我國處理COVID-19疫情的政策為基礎,指出疫情訊息透明化是我國防疫成功的關鍵,並且在分析民調資料之後,發現疫情訊息的透明度越高,也有助於民眾理解疫情、減少他們對於未知疾病的疑懼。另一方面,疫情的透明度也提升了政府的防疫成效,進而增強了民眾對政府防疫政策的正面評價與滿意度。此外,本文也發現它國疫情的透明程度,會影響本國民眾對其防疫政策的評價,甚至決定是否開放其旅客入境。因此,未來在面對疫病時,政府應該盡量保持疫情的透明度,以取得民眾與外國的信任和合作,方能成功防疫。
延伸閱讀
- Economist. 2020. “The Only Way to Make Sure that Citizens Trust it, is for Governments to be Radically Transparent”—COVID-19 Surveillance. https://www.economist.com/podcasts/2020/04/06/the-only-way-to-make-sure-that-citizens-trust-it-is-to-be-radically-transparent-covid-19-surveillance
- Huang, Irving Yi‐Feng. 2020. “Fighting COVID‐19 through Government Initiatives and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The Taiwan Experience”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80 (4): 665–670.
- McKelvey, Tara. 2020. “Coronavirus: Why are Americans so Angry about Masks?” https://www.bbc.com/news/world-us-canada-53477121
- Sheen, Greg Chih-Hsin, Hans H. Tung, and Wen-Chin Wu. 2020. “Citizen Journalism and Credibility of Authoritarian Government in Risk Communication Regarding the 2020 COVID-19 Outbreak: A Survey Experiment.” NYU Abu Dhabi Working Paper #40. Available at: https://bit.ly/3bsjDNF.
- 童涵浦,2020。〈尋釁滋事?威權體制中的公民記者與疫情下的風險溝通〉,《疫想》,https://covid19.nctu.edu.tw/article/5920
- 衛生福利部,2020。成功防疫因素。https://covid19.mohw.gov.tw/ch/np-4823-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