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氣蔓延:中古疫病故事與「我們」的距離

COVID-19疫情蔓延了2020一整年,銘刻著全球大恐慌的集體記憶。其實在人類歷史上,類似的經驗並非絕無僅有,魏晉南北朝 369 年間,平均每 4.76 年就有一次大疫。疫病來臨,對民眾的身心都造成嚴重的傷害,並導致大量的死亡。「人」作為生命的主體怎樣應付莫名的疫病危機?面對親友離逝的傷痛與恐懼,誰能解釋災疫為何降臨?

災疫記憶形成的「共感」,可以「疫」中求同,經由苦難成為「我們」的共同經驗。透過中古時期的疫病故事,古今對影,省思疫病背後存在的思維,以及蘊含的人情、人性!

 
接近vs遠離!中古的疾病社交距離

◎弔喪問疾vs鬼擊之病
弔喪問疾——是人情義理的表現,這種同理心形成的人際互動,既可分擔喪家失親之痛,也能安慰病者的身心不適。魏晉南北朝上承東漢「尚交」的風氣,常常「談客盈坐」 、「座無虛席」,被學者稱為「群居終日的生活方式」。弔喪問疾也成為重要的社交活動;然而過度頻繁的群聚,可能帶給喪家、病者的精神壓力,若恰逢疫病流行就會暴露在危險狀態中。

鬼擊之病——比喻像被鬼打到。從古代醫書的角度來看,意指人突中惡氣而不醒人事,甚至有胸悶、腹痛或吐血等徵候;而從民間禁忌的角度來說,舉凡病家、喪家及墳墓等,都認為會有眾鬼出沒而被攻擊。《搜神後記》記載,魏晉時期竹林七賢中的王戎在參加喪禮時,突然看到一位駕著紅馬車、穿紅衣、手拿斧頭的人像鳥一般地飛來。紅衣人不但勸阻王戎不要參加喪禮,並一斧而下,正中一路人額。此後,還坐在棺頭上,望著王戎而笑……。那個中斧的倒楣鬼,所得的怪病就是「鬼擊」之症。換言之,預防鬼擊的方法既簡便有效的,就是減少弔喪問疾,雖是保持「社交距離」得以安全,卻違反了人情義理。

 

鬼擊.png

劉苑如團隊耗費3年,建立「疾病感覺地圖」網站後,最近還推出了「疾病感覺地圖」動畫,圖為「疾病感覺地圖」動畫中,王戎親睹鬼擊場景。

 

◎近身照顧vs棄置病患
近身照顧——兩晉時期著名的穎川庾家全家染疫,唯叔叔庾袞不捨生病兄長,堅持留下照顧,為死者守喪。待百日疫氣平息之後,家人重回宅第,竟然發現庾袞健康如常,兄長庾毗也逐漸復原。庾袞的義行、勇氣和決斷力,不僅為他個人博得了孝悌的美名,也遺澤後世,預示家族的長遠興盛。

棄置病患——《神仙傳》記載趙瞿患癩病,即今所謂痲瘋病,多年無法治癒,家人擔心傳染給子孫,於是為他備了些糧食,將之送至遙遠的山洞,自生自滅。後來卻得山中仙人的指點,服食松脂後,不僅病癒,且獲長生。這種將染疫者拋棄的作法,當然不足為訓,卻反映當時對於瘟疫傳染的恐懼與無奈。

 
與天博弈!中古疾病的社會學

◎子路手搏魚精饗大餐,全因孔子繼承天命?
孔子在魏晉南北朝小說中常是箭垛人物,干寶 (ca. 280-336)《搜神記》便有一則孔子周遊列國時的疾病故事。

當時一行人在陳國絕糧,隨從弟子餓得都生病了。一日半夜,客館裡突然又衝出一個巨大身影,穿黑衣、戴高帽,怒氣沖沖大聲叫嚷。搏鬥時孔子發現巨人的馬甲有異,好像隱藏著奇怪的活物,有如魚鰓般的一張一闔,便提醒弟子子路攻其弱點,子路猛力伸手一探,就將那怪物拖倒於地,怪物現出原形,原來是一條大鯷魚。危機過後孔子思考:為何遭遇魚精的攻擊?難道飢腸轆轆的師徒因病露出窮酸味,才會招來精怪的覬覦?抑或上天要毀滅他們?繼而轉念,上天既體諒自己身繫禮樂教化的傳承,才會藉由大魚精攻擊,以獲得豐盛的一頓大餐。這裡所要強調的是孔子看待疾病危機的態度,儘管世人都會生病,但生死窮通屬於命運,並不能阻饒行道的決心;他相信命運站在正義一方,乃天命的傳承所在。從另一面向來看,疾病從個人到團體,都是身心極端的考驗,即使身為聖人或弟子,一旦生病則氣運轉衰,才會有精怪現身,但冥冥中的鉅力則是天意,既不滅絕就留下希望。

 

圖2子路.png

劉苑如團隊耗費3年,建立「疾病感覺地圖」網站後,最近還推出了「疾病感覺地圖」動畫,圖為「疾病感覺地圖」動畫中,子路手搏魚精場景。

 

◎道教祭酒經暴病,兼修佛道為續命?
傳統相信「善有善報」,中古時期適逢佛、道二教興起,就敏感捕捉這種時代感覺,在宗教義理中結合「承負」與「報應」之說。道教認為承負就是「故氣流接,注連累代」,祖先遺留的故氣就像流水灌注,就反映傳染病會牽連子孫影響數代;而佛教則相信報應,認為癩病之所以會發生:就是不事佛、廢佛,或竊取佛像、佛錢等,乃是惡行的現世報應。

宗教性的靈驗故事尤其常面對道德的難題,佛教靈驗小說《冥祥記》,常有佛、道二教鬥法的故事,每將道士視為蠻橫的敵方,活該遭遇暴死,而被鬼差緝捕下地獄,受到酷刑。《冥祥記》便有故事是這樣的:地方道教領袖李旦,稱譽鄉里卻暴病而亡,鬼吏將他羈補到地府後,佛教中的閻王發現他是不折不扣的善人,只好讓他復活,為免再被捕,李旦只好兼修佛道,行齋祈福。

 

第五殿閻羅王.png

此五殿閻羅王圖,右上方有題款處寫「善緣 唐林興、唐景祥仝施,十王一軸付與普濟壇弟子劉明彩,十方供奉。光緒三十三年丁未仲冬建立」,由唐姓善信人士施贈道壇供奉。閻羅王身旁有侍官捧有旨、印,而案桌上的紙卷寫著「我處無私」,殿堂兩旁楹聯寫有「回首望吾鄉,塵世已更新業主;傷心過此地,本身不是舊時人」。案桌前則有文武判官、牛頭馬面,抓拿罪魂至孽鏡台前,觀看生前鞭打牛畜之罪過;案下階前則有斷頭龍王與唐太宗,是為「唐太宗入冥」之典故。最下方則有不孝寡婦受寒冰地獄之刑,而生前煉食紅鉛等壯陽藥物者,受湯鑊地獄之刑。典藏者╱李豐楙

 

◎大夫犬馬、士人負薪,高低階層得病原因大不同?
經典中疾病觀常受禮制的階級規範,使用語言也隨身分不同而各有諱稱。根據《公羊傳》何休《注》說道:「天子有疾稱不豫,諸侯稱負茲,大夫稱犬馬,士稱負薪。」當天子染病時,稱「不豫」,「豫」為安樂之意,也就是身子感覺不安逸;諸侯稱「負茲」,「茲」有多的意思,意謂著擔當的事情繁多,以至於生病了;而大夫之所以稱「犬馬」,在於這些人總是為天子效命,每每到遠方出差,甚至作戰,代人勞苦,以至於染病;而士階層又為何稱為「負薪」,豈是要如樵夫擔柴?究竟是甚麼意思呢?這得請古代的經註大師出來解釋。唐代的經學學者徐彥告訴我們:「士稱負薪者,祿薄不足代耕,故致疾。」原來士階層的薪水微薄,不足以雇請工人來幫忙耕作分封的田地,就必須辛苦謀食,往往因此而患病。

疾病的語言符號乃由社會階層所構成,在經濟關係中隱藏階層社會的潛話語:什麼樣人就生什麼樣的病,攸關其身分、職務!這種「健康不平等」的當代議題,從文化差異與資源差異就可比較出來,高階層比低階層的健康狀態為佳。古人雖未使用社會調查法,但普遍觀察仍可得出相近的結論。

 

圖4_東博E0015866.png

傳狩野元信《朱買臣圖》二幅之一,紙本墨畫淡彩。©東京國立博物館

 
抓住瘧鬼!中古的瘧疾治療

◎偏方智慧,反向操作
《續高僧傳》釋僧保的故事中,他自行治療瘧疾的方法,就是在感覺冷時, 反而去淋冷水,發熱時用火烤,覺得乾渴時在口中含鹽,下痢時則絕食,就這樣根據病癥反向操作,竟然把瘧疾給根除了。

 

大夫之外,巫師、道士、僧人都具備有用藥知識,圖為「疾病感覺地圖」動畫中,道士角色設計。

大夫之外,巫師、道士、僧人都具備有用藥知識,圖為「疾病感覺地圖」動畫中,僧人角色設計。

 

◎瘧鬼百態:黃鳥鬼、魍魎鬼
黃鳥鬼——《錄異傳》記載主人翁宏老頭因為染上了瘧疾,獨自住進田舍裡。在症狀發作時,恍惚間看到有幾個小兒,有的騎坐在他的肚子上,有的則拉他的手腳,無所顧忌。宏老頭繼續裝睡,然後突然起身抓人,小兒們驚慌中化作黃鳥飛去,其中一隻卻已被老頭緊緊抓住。他不管三七二十一,把這隻鳥兒五花大綁,掛在窗戶上,忿忿地說道:「老子明天就把這妖鳥給殺來吃了。」沒想到天亮前,被綁住的鳥兒竟失去的蹤影,可怪的是宏老頭的瘧病也就不藥而癒了。更不思議的是,以後鄉里有人患上瘧病,只要喊著說:「宏老頭來了!」瘧病就立刻痊癒。

魍魎鬼——傳說黃帝之孫顓頊有許多兒子,其中早夭者,成為疫鬼。其中一位魍魎鬼,《淮南子》形容他看起來像三歲的小孩,有著赤黑色的膚色,紅色的眼睛、紅色的指爪,配上長長的耳朵,卻有一頭美麗的黑髮。維持早卒之際的小兒的形象。

 

黃帝之孫顓頊有許多兒子,其中早夭者,成為疫鬼。圖為「疾病感覺地圖」動畫裡,疫鬼之一、住在宮室的「小鬼」。

黃帝之孫顓頊有許多兒子,其中早夭者,成為疫鬼。圖為「疾病感覺地圖」動畫裡,疫鬼之一、住在江邊的「瘧鬼」。

黃帝之孫顓頊有許多兒子,其中早夭者,成為疫鬼。圖為「疾病感覺地圖」動畫裡,疫鬼之一、住在洛水邊的「魍魎鬼」。

 

「疾病感覺地圖」前導影片。

 

劉苑如團隊耗費3年,彙整35本六朝小說、4本僧傳文本,建立「疾病感覺地圖」網站後,最近還推出了「疾病感覺地圖」動畫,集合勾勒出中古的時代氣氛。前導影片可見團隊理念和網站使用方法。

 

延伸閱讀清單

  • 疾病感覺地圖網站(若無法連線,請輸入網址://140.109.240.105:3000/)
  • 劉苑如,〈問疾:論魏晉南北朝小說疾病敘事中的公、私想像〉,臺北市:中央研究院文哲所、韓國延世大學合辦「情感與東亞的感性與公共性 (II) ──日常的結構化和歷史性動力下的新情感」國際學術會議,2014。
  • 劉苑如、羅珮瑄、邱琬淳、陳雅琳,〈魏晉南北朝小說疾病文本的細讀與遠讀〉,《清大中文學報》,國立清華大學中文系 ,2019。
  • Sussman, D. George, “Was the Black Death in India and China?” Bulletin of the History of Medicine, Vol. 85, No. 3 (Fall 2011), pp. 319-355.
  • 陳勝崑,《中國疾病史》,臺北:自然科學文化事業公司,1981。
  • 范家偉,〈漢唐時期瘧病與瘧鬼〉,見林富士編《疾病的歷史》,臺北:聯經,2011,頁201-244。
  • 范家偉,〈疾病觀念與中古時期的社會生活〉,范家偉著:《六朝隋唐醫學傳承與整合》,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4,頁155-198。
  • 甘懷真,〈魏晉時期的安靜觀念——兼論古代威儀觀的發展〉,《臺大歷史學報》20期,1996年11月,頁407-453。
  • 曾敏傑,〈社會階級與健康不平等的因徑探索〉,《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9卷1期,2005年6月,頁25-76。
  • 楊志偉,〈傅柯權力與生命關係論述中的醫療與健康〉,《中外文學》49卷3期,頁59-103。